青春期是人生最宝贵的年华,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是身心快速发育的阶段。为帮助青春期女生更健康的成长, 11月29日下午,我校邀请成都市家庭教育促进会“关爱女生”公益讲座走进大同校园,家促会王四青老师在初中部报告厅分别为初一和初二的女同学带来一场生动而又精彩的“关爱女生,呵护青春”专题讲座。
王老师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四个关键词入手,从“青春期性征的变化”、“经期卫生保健”、 “正确对待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变化” 、“如何加强自我保护”等几个方面,让女同学对自身的生理现象、卫生保健和异性交往等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有助于同学们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和卫生习惯,帮助同学们树立良好的心态,正确处理与父母、与异性的关系,消除青春期烦恼。
两场讲座,王老师生动的案例、真挚的情感,温暖的语言,换来孩子们时而爆笑连连,时而掌声雷动,时而安静、严肃地聆听,收获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通过讲座,王老师告诉孩子们“亲爱的女孩,请学会保护自己”;“珍爱自己,就是要珍爱自己的身体;珍爱自己,就是要珍爱自己的安全;珍爱自己,就是要珍爱自己的情感”。
望我大同女生,悦纳自我,健康成长,自信飞扬,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知识延伸: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这种演变成为心理社会发展(psycho-social development)。这些阶段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每一个阶段有这些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并且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之上,这八个阶段紧密相连。当任务得到恰当的解决,就会获得较为完整的同一性。核心任务处理的不成功或者是失败,则会出现个人同一性残缺、不连贯的状态,处理的成功与失败即为两个极点。
其中,青春期时(12~18岁)的最优状态是自我同一性的状态,最劣的状态是角色混乱的状态,发展顺利者的心理特征是有明确的自我观念与追求的方向,发展障碍者则生活无目的无方向。核心任务的处理结果会影响人的一生。
而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在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速度是相互协调的,因而使个体的身心能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但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就在这种种新的追求中,他们感到种种困感。
其次,由于性的成熟,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情感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故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
所以,在青春萌芽之时,及时了解专业的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知识,可以帮助我们顺利对抗青春期的困惑、促进人格发展,并能在遇到一些伤害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保护自己、疗愈自己。